<大风歌><垓下歌>在抒情方面的异同(急)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5/30 13:33:53
请尽快回复!急~谢谢!周一用

《垓下歌》体现项羽的英雄气概,但也体现了他的人格缺陷,即使到了兵败身死的地步,他还不忘自己的武艺、宝马和虞姬,讲来讲去都是讲自己力气怎么怎么大,马怎么好,女人怎么漂亮,没提到旁的,仿佛自己失败是老天故意捉弄他
《大风歌》就不一样了,刘邦首先想到的虽然也是自己,说自己衣锦还乡,威加四海,但很快就想到要镇守四方,还需要天下英才来辅佐自己,这就是两个英雄的差别
其实评价这两首诗歌不如评价两个人在看到秦始皇巡游时说的话,项羽说“吾可取而代之”,刘邦说“大丈夫当如是”,这已经能很好体现两个人性格上的差异了
刘邦在战胜项羽后,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。这当然使他兴奋、欢乐、踌躇满志,但在内心深处却隐藏着深刻的恐惧和悲哀。这首《大风歌》就生动地显示出他的矛盾的心情。
他的得以战胜项羽,是依靠许多支部队的协同作战。这些部队,有的是他的盟军,本无统属关系;有的虽然原是他的部属,但由于在战争中实力迅速增强,已成尾大不掉之势。项羽失败后,如果这些部队联合起来反对他,他是无法应付的。因此,在登上帝位的同时,他不得不把几支主要部队的首领封为王,让他们各自统治一片相当大的地区;然后再以各个击破的策略把他们陆续消灭。在这过程中, 不免遇到顽强的抵抗。公元前一九六年,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;由于抢英勇善战,军势甚盛,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。他很快击败了英布,最后并由其部将把英布杀死。在得胜还军途中,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-沛县(今属江苏省),把昔日的朋友、尊长、晚辈都召来,共同欢饮十数日。一天酒酣,刘邦一面击筑,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《大风歌》;而且还慷慨起舞,伤怀泣下(见《汉书·高帝纪》)。

假如说项羽的《垓下歌》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,那么《大风歌》就显示了胜利者的悲哀。而作为这两种悲哀的纽带的,则是对于人的渺小的感伤对第一句“大风起兮云飞扬”,唐代的李善曾解释说:“风起云飞,以喻群雄竞逐,而天下乱也。”(见汲古阁本李善注《文选》卷二十八)这是对的。“群雄竞逐而天下乱”,显然是指秦末群雄纷起、争夺天下的情状。“群雄竞逐”的“雄”,《文选》的有些本子作“凶”。倘原文如此,则当指汉初英布等人的反乱。但一则这些反乱乃是陆续发动的,并非同时并起,不应说“群凶竞逐”;再则那都是局部地区的反乱,并未蔓延到全国,不应说“天下乱”。故当以作